卢旺达有多崇拜中国!抄袭中国走向巅峰,用《毛选》统一民众思想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卢旺达惨案 中国 卢旺达有多崇拜中国!抄袭中国走向巅峰,用《毛选》统一民众思想

卢旺达有多崇拜中国!抄袭中国走向巅峰,用《毛选》统一民众思想

2023-04-15 09:37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0 分享至

用微信扫码二维码
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2020年8月之前,保罗·鲁塞萨巴吉纳怎么也没有想到,自己有一天竟会身陷囹圄。

作为影片《卢旺达饭店》故事主角取材的原型,自2004年该影片上映后,他一时声名鹊起,“人权斗士”、“人道主义英雄”等称誉被欧美媒体冠在他身上。

乃至2005年9月,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,亲手为他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,接着10月,密歇根大学又授予他Wallenberg Medal奖。

该影片讲了在非洲国家卢旺达,即使独立后,殖民遗留的种族矛盾仍流毒为害,最终在1994年爆发为种族大屠杀。

短短三个月,近100万、占全国总数1/8的人口死在同胞挥舞的屠刀下。

而一位胡图族经理,在此时却挺身而出,选择放下种族成见,冒着被屠杀的风险,救助和庇护了1200多名图西族和温和派胡图族人,使他们躲过了战乱的屠刀。

该影片由英国、南非、加拿大和美国合作拍摄,上映后广受好评,接连获得奥斯卡奖、金球奖等各种奖项的提名。

也因此,保罗·鲁塞萨巴吉纳的事迹,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,但凡看过该影片的,无不认为他是卢旺达的民族英雄。

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誉满世界的人物,却被卢旺达当局以资助恐怖主义的罪名,给逮捕入狱。

明眼人都能看出,在逮捕事件的背后,站着一个身影。

时任卢旺达总统的保罗·卡加梅。

他与鲁塞萨巴吉纳一样,也主张消弭种族矛盾,两族和平共处。

但与鲁塞萨巴吉纳不一样的是,他并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赞誉,相反,西方国家对卡加梅一直口诛笔伐不断,指责其“不民主”、“反人权”等。

其实,比较起鲁塞萨巴吉纳,卡加梅才是现实中那个带领卢旺达800万人口走出战乱、自立自强于世界之林的英雄,甚至称之为卢旺达的“救世主”也不为过。

他深受卢旺达人民爱戴,以至2016年他任期届满后,卢旺达国内近1/3、超370万的民众联合请愿上书,即使违反宪法的情况下,也希望卡加梅能继续留任。

何以这样一位深受爱戴、位高权重的领袖,要将本国家的一位知名人物送进监狱?

笔者认为,政治立场的不同,决定了卡加梅不可能跟亲近西方国家的鲁塞萨巴吉纳走在一起。

少小离家

1959年,当卡加梅不到两岁的时候,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逃亡。

因为此时的卢旺达境内,种族矛盾爆发了第一波高潮。

占据当时大多数人口、普遍处于社会底层的胡图族,开始了对占据少数人口、却居于社会上层的图西族的报复屠杀。

令人悲哀的是,两族原本是和平共处在这片土地上的,相互之间也并没有明确的区别划分,不管是语言、长相,还是风俗、信仰等,都没有什么差别,而且相互之间可以转化。

这种上下升降的流动性,使得民众愿意辛勤劳作、创造财富。

所谓胡图族、图西族,更像一种贫富的代称,而不是固化在人们身上的标签。

直到1935年,比利时殖民者在这片土地上颁发了《身份证制度》,和谐的氛围开始被打破。

他们为了打压本土居民的势力,稳固自己的殖民统治,于是便着力激化、挑拨当地居民间的矛盾,很快,他们将目光瞄到了图西族、胡图族这种区分贫富的传统上。

于是,殖民者们有意识的加大这种分化,便根据当地居民的财产情况,比如拥有十头牛,就给他们颁发图西族身份证,其他相对贫穷的人民,就给他们颁发图西族身份证。

使得卢旺达居民的种族身份昭然若揭,被完全固定下来。

于是,卢旺达形成了比利时殖民者、图西族与胡图族三层自上而下的结构,一层压迫一层,向下剥削利益,向上聚敛财富。

不仅如此,比利时殖民者还支持和教唆图西族人去欺压胡图族,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,比利时殖民者坐看两族相斗,他们则稳坐钓鱼台,谋取利益。

长时间居于下层,生活困顿,与饥饿、疾病、死亡为伴,还要忍受上层的欺压,胡图族自然心生怨气,然而摄于当时比利时殖民者的武力,他们也是敢怒而不敢言。

随着时日推移,两族的积怨日益加深,仇恨的种子悄悄埋下。

当二战结束后,革命的思潮席卷到非洲,西方国家的殖民体系面临全面崩溃,卢旺达的比利时殖民者们也抽身而退。

然而离开前,比利时殖民者还令人恶心地使出了最后一招阴损的手段——将卢旺达的统治权交给了底层的胡图族。

失去了了最上层的镇压,很快,三层阶级的社会结构倾塌而倒,底层的胡图族不再害怕,他们开始反弹,将仇恨的目光立刻瞄向上层。

最上层的殖民者已逃之夭夭,就只剩下本为同胞的图西族了。

于是,他们将二十多年旷日积压的愤怒情绪倾泻向图西族,于是,一场针对图西族屠杀和报复便开始了。

这迫使还活着的图西族人不得不出亡外逃,纷纷迁徙往周边国家避难。

卡加梅的家族正是其中之一,他们选择的避难国是乌干达。

《毛选》思想的启蒙

乌干达与卢旺达一样,都曾为欧洲的殖民地。

但是乌干达经过50年代后期的修宪、选举、党派联盟等,显现出了短暂的和平气象。

卡加梅一家寄居于此,身处异国他乡,不免心存故土之思。

只是故土始终乱象纷呈、战火不断,尤其对于图西族人而言,更是水深火热之地,远没到回去的时候。

尽管卡加梅年仅2岁时就来到乌干达,却从没忘记过,自己是一名卢旺达人。

他在乌干达完成了中学学业,凭借优异的成绩去往印度,上了韦洛尔科技大学,斩获了那里的哲学博士学位,之后,又远赴美国,在俄克拉荷马基督教大学学习,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。

80年代,他回到乌干达,结识了当时的抵抗军守令首领约韦里·卡古塔·穆塞韦尼。

穆塞韦尼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,更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“迷弟”。

他曾在1979年参与推翻乌干达前领导人伊迪·阿明的暴政,并凭借功劳随之担任了乌干达的国防部长,在一众部长中,他是年龄最小的。

只是在随后的政治斗争中,所谓的新政体,却很快堕落回旧政体的样子,这令穆塞韦尼深感不满,于是率领他的追随者们回到乌干达南部与西南部的大本营,组成了人民抵抗军,继续未完成的革命事业。

穆塞韦尼坚信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,集中了武装力量,在自己尚弱小时,借鉴中国“游击战”的打法,整体战略上,走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道路,从而以“人民战争的汪洋”包围陈旧的政府。

他将这些理念、经验以及一套《毛选》送给了他很赏识的卡加梅。

卡加梅跟着穆塞韦尼四处打游击,这帮助了他在实际中体会和学习《毛选》思想的深刻与实用,为他日后照搬用于指导卢旺达本国革命铺垫了基础。

1986年,穆塞韦尼领导的全国抵抗军,兵临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城下,并且很快攻入其中,将旧政府的最后一个势力连根拔除。

穆塞韦尼就任总统后,为了建立新政体,他将一众有能力、有功勋的部下安排了职务,卡加梅也是其中之一,被任命为乌干达北部地区特别军事法庭负责人。

随后1988年,又晋升成为了乌干达军事安全部门的负责人。

可以说,在乌干达,卡加梅已经取得了稳定的政治地位,若是他就这样在穆塞韦尼身边继续发展下去,定能受人尊敬、安稳富裕地度过余生。

但是他没有,因为他深心中的祖国还在战火纷飞,他牵挂着哪里不能放下。

于是,同年,卡加梅加入了卢旺达爱国阵线游击队,这是一支流亡在外的图西族武装,致力于有朝一日能黯然回到故土,建立和平的家园。

回归故土,驱散硝烟

1990年10月,卡加梅31岁,正在美国利文沃思堡军校深造。

卢旺达经过1959年的革命,1962年宣布独立,可内部的战火并不就此停下,1973年政变,总统朱韦纳尔·哈比亚利马纳上台,因为依靠了胡图族激进武力,也不能调和胡图族、图西族的矛盾。

所以一直到1990年,卢旺达境内,两族的对立,让国家始终笼罩在战乱的硝烟中。

卡加梅所在的爱国阵线,已经纠集了一批相当可观的力量,以他和另一名将领弗雷德·鲁维吉耶马为领导核心,一直游走在卢旺达各个偏远地区,半蛰伏、半隐藏,与政府军遥遥对峙。

这一天,远在美国的卡加梅,忽然接到一个消息,当时令他惊魂不定:

安国阵线突然发动内战,但领导者鲁维吉耶马第二天就阵亡当场,在政府军和法国军的联合进攻下,整个爱阵军群龙无首、节节败退。

卡加梅心急如焚,当即中断了深造,赶回卢旺达接掌了军队的指挥权。

此时,配备了《毛选》思想武器的卡加梅,并没有因形势的急转直下而不知所措。

他冷静地命令部队撤入维龙加山脉,在山区中建立革命根据地,给每个武装小队都配备一名政委,鼓舞低迷的士气,以理想激励众人。

蛰伏数月后,他才下令整装待发,重新开始发动进攻。

不过,吸取鲁维吉耶马的教训,他并没有鲁莽地去硬捍政府军的火力,而是走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路线,在卢旺达北部地区各处打游击战。

事实证明,卡加梅战略布置的英明以及《毛选》思想现实指导意义的正确性,这种灵活的、避重就轻的打法,让他们逐渐占领了卢旺达北部地区。

1992年,卡加梅领导的爱国阵线与政府军已经呈现分庭抗礼之势,迫使政府军不得不提出和谈。

只是,政府军中的“胡图族权力”极端分子却始终反对任何形式的协议,他们想方设法破坏双方地和谈。

尽管和谈的过程中磕磕绊绊不断,但总算在卡加梅和政府军温和派的努力下,于1993年8月,签署了《阿鲁沙协议》。

随着协议条款的逐步落实,卢旺达境内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局面,爱国阵线进驻了首都基加利,联合国援助团维和人员也在该国部署。

但卡加梅却没有放下警惕心,他清楚地感觉到,卢旺达表面平静地局势下,实则暗流汹涌。

1994年4月6日,“胡图族权力”极端分子发动了恐怖袭击,炸毁了自己阵营的总统哈比亚利马纳的飞机,并栽赃嫁祸给爱国阵线,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。

卡加梅心道:“果然如此!”

他立即宣布恢复内战,并继续执行以前的战略,稳健地一步步进攻,逐渐占领卢旺达各地,切断敌军补给。

7月19日,卡加梅率领爱国阵线一举包围首都基加利,将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的极端分子歼灭。

至此,数十年弥漫的硝烟终于被驱散,卢旺达这片土地总算迎来和平的曙光。

修补疮痍,发展生产

作为内战的胜利者,卡加梅似乎理所应当地会成为卢旺达的总统。

然而他深知,战乱虽然过去了,但战乱的根源——胡图族、图西族之间的种族矛盾还在,并且依然剧烈。

这个隐患若不剔除,总有一天还会爆发为战乱。

于是,他自己首先作出表率,推举了一位胡图族人巴斯德·比齐蒙古担任总统,自己则担任了副总统兼国防部长的职务。

除此之外,他从轻处罚了参与屠杀的12万胡图族人,只处决了当中首领要犯,并在全国各地组建社区法庭,让居民们参与进战犯的审判中,之后,取消了种族身份证制度,统一使用卢旺达人身份证。

一系列措施施行下来,两族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的缓和。

暂时解决了种族矛盾,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卡加梅面前。

战后的卢旺达,可谓是千疮百孔,全国人口锐减1/8,尸体堆积如山,社会秩序崩坏,资本家携款外逃,国民财富流失严重等。

“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”,这一句中国古话的深意,卡加梅体会到了。

好在卢旺达并不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世界上早有国家从战乱中走出,并探索出了一条极具借鉴价值的发展道路。

这就是我们中国。

他邀请中国专家到卢旺达指导农业生产,学习中国大力建设基础设施,模仿中国设立经济特区,推行义务教育,打造廉洁政府等。

渐渐的,卢旺达的GDP一翻再翻,连年高速增长,即使在2019年全球经济衰落时,依然保持了10.9%的增长速度,到了如今,已经是远来的13倍之多!

所以外交上,卡加梅一直跟中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。

当西方国家恶意批驳中非关系时,他总会站出来强调:“中国带来了我们需要的东西,却从不干涉我们的内政。”

很多时候,他公开戏称自己“在很多时候充当了中国在非洲的大使角色”。

结语

了解了卡加梅的一系列经历,不难看出他的政治立场:

“始终坚定地带领卢旺达走一条独立自主地道路,不依附于任何其他国家。”

理解了这一点,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亲近西方国家的鲁塞萨巴吉纳走不到一起了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
/阅读下一篇/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